学科融合踏青路 春日远足砺意志 ---郑州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开展清明实践课程
2025-04-04
整装待发
出发
青青草地上的学科融合课
诗歌朗诵展演现场
向春天挥挥手
凯旋归来
4月3日,郑州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师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远足活动,将跨学科融合课程、传统文化传承与红色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从梦想路校区到郑州正商生态城的十公里往返征程中,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山河,以实践感悟文明,以行动追思先烈,完成了一场身心的双重淬炼。
政史地融合:山河为卷的行走课堂
“清明不仅是节气,更是流淌着中华文明基因的精神符号。”历史组苏峰老师和赵恒老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从周代“仲春以木铎修火禁”的原始祭祀,到春秋时期介子推“割股奉君”传说催生的寒食习俗;从唐宋时期清明与寒食节俗的融合,感受“清明改火”习俗背后“辞旧迎新”的文化隐喻。
“地气腾,天雨降,正是春耕好时光!”地理组李福林老师和杨荣老师将课堂搬到野外,讲授“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农谚科学性;观察杨柳新芽印证“清明刮动土”的防风固沙智慧,引导学生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相结合,理解二十四节气在当下农事活动的价值意义。
“我们该如何守护清明的精神内核?”政治组张佳璇老师和杨承运老师以“传统文化现代化”为题发起思辨,组织学生合唱红歌,特别设置“文明传承者”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返程途中用镜头记录“我眼中的清明印记”,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底蕴。
诗韵清明:文化传承中的精神叩问
中午,以“诗韵清明·精神叩问”为主题,高一年级八个班级共同参与的诗歌朗诵展演在正商生态城观景台拉开帷幕,本次诗歌朗诵会由赵恒老师和李亚惠老师主持。
高一一班以《清明远足,祭奠先烈》对话先烈,追思英雄;高一二班以《少年中国说》为帆,在清明的烟雨中寄怀未来;高一三班一首《清明雨》共品杜牧诗韵,思接千载;高一四班以诗祭英魂,先诵《清明谒烈士陵》的壮怀,再诉《清明寄怀》的深情;高一五班用杜甫与高适的诗作,穿越《清明》烟雨,感受《寒食》冷月;高一六班以《不朽》的铿锵誓言感受“英魂不朽,精神永驻;高一七班以“山河为证,永念英魂”致敬先烈;高一八班以《中国人的清明节》追思过去,更向未来!
扶轮学子以诗为媒、以声传情,将经典诗词与学科知识、家国情怀深度融合,在十公里的远足征程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
教育不应囿于方寸课堂,当学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悟文明时,知识的种子便真正扎根生长。这场十公里的‘融合课堂’,既有政史地知识的跨界碰撞,也有清明文化的当代表达,更实现了红色教育的具象化。当孩子们在烈士长眠的土地上丈量山河时,家国情怀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刻进青春的生命体验。